最新热点爆料:国产手机出海之破局欧洲:华为高端机领跑西欧,小米仍主打性价比

近年来,华为将旗舰机型的首发放在欧洲,这不仅能显示出华为对欧洲市场的重视,也是提升品牌高端形象的一种途径。

国产手机出海之破局欧洲:华为高端机领跑西欧,小米仍主打性价比

权威调研机构IDC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总销量为3.98 亿台,同比下滑10.5%。

经历了生长期的销量狂飙,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逐步触及到了天花板,市场萎缩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因此,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厂商将目光对准了海外。

近日,甲方研究社发起“国产手机出海”系列,聚焦国产手机在非洲、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地区的“战事”,揭秘国产手机在海外市场成功的秘诀。

第二期:如何让挑剔的欧洲人买单

前几期我们着重介绍了国产手机在东南亚、非洲等市场上的纵横捭阖。不同于草莽的非洲、与中国高度相似的东南亚,欧洲手机市场高度成熟,在东南亚,国产机尚可以凭借价格战和强力资源投入一夜爆发,但一旦面对成熟且挑剔的欧洲用户,中国手机面临着从品牌、功能到外形的全方位考验。

只有跃过了欧洲市场这道门槛,国产手机才可以称得上真正实现了全球化。

本期,甲方研究社将揭秘中国手机在欧洲市场的峥嵘岁月。

01

欧洲市场“真香”

国产手机出海欧洲,还要追溯到15年前。

早在2004年,中国厂商TCL就已涉足欧洲市场,当时TCL之花三个月的时间就签约收购法国电信运营商阿尔卡特成立合资公司T&A。

按照摩根斯坦利的研究报告,T&A成立后,TCL国内外手机的年销售量将达到2000万部,一跃成为中国手机销量第一,全球第七的手机生产制造商。然而,这只是美好的愿景。

当合资公司开始运营后,双方在业务整合和文化整合方面都出现了问题。随着文化冲突的加剧,业务整合的失败,合资公司的经营状况迅速恶化,出现严重危机,人才大量流失,公司出现连续18个月巨额亏损。2005年5月17日,TCL公布合资企业解体,至此TCL想通过合并后利用阿尔卡特的技术和品牌使自己占领国际手机市场的目标彻底落空,并购整合失败。

这也是国产手机厂商首次折戟欧洲市场。

10年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风云再起,当时国产手机厂商在价格战、机海战的红海中厮杀,欧洲虽是国产手机厂商心心念念的市场,但其相对高端的市场定位让国内头部玩家望而却步。

专利首先是国产品牌开拓欧洲市场的障碍,中国厂商在欧洲的另一个痛点是对当地法律法规不熟悉,遭到起诉往往是停止产品销售或者直接退出市场。

以小米为例,在2015年,它们就遭受了荷兰电信运营商皇家KPN公司提出的诉讼,当时后者认定小米侵犯其SEP专利将小米告上法庭。

欧洲用户注重产品品质,对产品非常挑剔。以德国市场为例,由于德国人换机的频率很低,对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要求很严苛,注重售后服务。德国电子产品往往具有2年以上免费维修政策,所以很多时候手机早已更新换代,厂商仍然需要给用户维护,否则就会上法庭,进行赔付。

为国际品牌或者国外的运营商做ODM产品,这似乎是八九年前中国手机厂商进入国际化市场的唯一通道,低价与无品牌化一度是它们身上的标签。想扭转欧洲用户对中国品牌的固有的印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欧洲手机市场,运营商渠道占比50%,开放市场占40%,线上市场只有10%,这样的市场结构并非中国手机玩家所熟悉的市场结构大相径庭。

当中国手机厂商快速增长的势头趋于停滞,东南亚和印度市场是他们最先瞄准的地方。地理位置和文化上的相近是主要原因,包括小米、OPPO、vivo等品牌纷纷南下,展开了一场抢滩登陆战。

但在国内市场乃至东南亚、印度市场的竞争渐趋白热化之后,国产手机厂商们开始寻找下一个市场来转移自身的发展压力。

而只有征服了挑剔的欧洲消费者,才能够让品牌得到更高的认知度。一加手机创始人刘作虎曾表示,在印度、非洲做销量容易,但那不是国际化,只有在欧美获得认可后才有资格谈全球市场。

此外,欧洲市场与美国市场的高度相似,也让厂商有了提前练兵的场景。

02

华为:从代工大厂到国产手机出海领路人

2012年,华为余承东在微博立帖为证:华为从低端向中高端智能终端提升,从代工向自由品牌转型。

国产手机出海之破局欧洲:华为高端机领跑西欧,小米仍主打性价比

事实上,华为算得上是国产手机在欧洲最早的拓荒者。

 文章标题:最新热点爆料:国产手机出海之破局欧洲:华为高端机领跑西欧,小米仍主打性价比,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ironge.com.cn/tech/mobile/28751.html